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中国“地王”频出的博弈(一)

2016-09-17

    中国并不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社会,而是以权力为主导的社会,
    这就让中国的银行体系必须依托权力而运行,
    这一点在信贷体系中也会体现出来。
    商业银行的权力主要体现在抵押物上,而不是抵押贷款方的信用。
    也就形成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贷款机制,
    抵押贷款为主,信用贷款为辅。
    虽然无法查找到相关的比例,但估计抵押贷款占比不会少于80%,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权力最接近的地方政府各级融资平台的贷款基本都是抵押贷款。
    而抵押物主要是房屋和土地,预计在总的抵押物中所占的比例不少于90%。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有72%以上的贷款,是房屋和土地的抵押贷款。
    到2016年7月,央行公布的本外币贷款余额是107.14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101.95万亿元。
    在此,只考虑人民币贷款的101.95万亿余额。
    按72%的比例计算就是101.95*72%=73.4万亿元,
    这些钱都是抵押房屋和土地之后贷出去的。
    假设房价崩盘,一年的跌幅达到40%(这只是假设),
    而一般商业银行的抵押率是60-70%(房屋首付的比例基本是30%),
    也就意味着一年的时间,贷款额就等于或高于抵押物的实际价值,
    此时的情形就会出现彻底逆转,
    所有的商业银行立即成为“孙子”,贷款方就成了“爷”,
    银行收取贷款的难度将急剧加大,会造成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