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力撑楼市,令内房合约销售急升,资金大量回笼,带动负债率下跌。
然而即使内地资金泛滥,利率低廉,仍有数家房企大举借入较高息的永续债。
如融创、绿城期内都发了新永续债,融创新借入约68.3亿元永续债,公司指息率介乎6至7厘。
而绿城期内则向中交国际发行了美金4亿元,票面息为5.5%的永续债,
令其总永续债规模由去年中的约30亿元增至今年中的56亿元水平。
对于境内融资渠道开放下,仍以较高息的永续债融资,情况令人忧虑。
以往借永续债前期年利率已约十厘,
但现时境内外融资成本下降,
部分内房可发的永续债前期年利率亦跌至约6至7厘,与境外融资利息成本相约。
由于无还款年期限制,永续债在财报上仅以「股本权益」入账,不计入实际债务,
其利息支出亦只当权益分红,既可拉低负债率,亦不影响信贷评级,
成为粉饰财报技俩。
然而,此技俩会随著永续债规模扩大而失效,蚕食股东回报。
像恒大上半年溢利仅71.2亿元,
但随著永续债规模按年大增53%至1,160亿元,
相当于利息支出的永续债持有人应佔溢利已达42.2亿元,佔溢利近6成。
绿城在上半年溢利仅8.13亿元,但永续债持有人应佔溢利达1.79亿元,佔溢利的22%。
加上永续债的利息较其他融资渠道高,且息率可递增调整及浮动,
对资金需求高的房企更加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