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中国或许进入缓慢通缩的景象

2016-09-24

    惠誉评级机构警告说,中国银行系统坏账比官方承认的高十倍。
    如果当局让危机继续蔓延,在两年内,纾困成本可能达到GDP的三分之一。
    惠誉说,中国不良贷款率已经达到15-21%,这个比例正在快速上升。
    中央试图用新一波信贷推迟清算日子的到来。
    即使当局现在采取行动,清理这笔有毒的遗产也将花费2.1万亿美元。
    银行们一直在用理财工具扫除资产负债表上的亏损,
    或将它们归类为银行间贷款,并且似乎跟监管者互相勾结。
    惠誉说:“债务增长时间越久,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冲击银行系统的风险越大。”
    资金短缺目前占据GDP的11-20%,
    但是在最坏的情况下,截至2018年末可能达到33%。
    如果中国发生银行危机,其损害将超过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和英国的损失,
    这两个国家银行纾困的成本大约是GDP的8%。
    中国公共债务已经达到GDP的55%。
    《电讯报》报导说,在一系列政策错误触发一场经济衰退之后,
    从去年中期开始,中国释放新一轮信贷增长。
    它抛弃了任何严肃的经济改革努力,
    选择像往常一样实行刺激政策,降息降准。
    截至去年末,中国信贷达到GDP的243%,比2008年翻番。
    惠誉估计,该比例今年将飙升到253%,明年将飚升到261%。
    当局对房地产借贷的遏制措施松懈,
    许多新增信贷流向房地产投机,
    将合肥去年的房价推高40%,将深圳推高37%,将南京推高37%,将上海推高31%。
    单单在今年头五个月,贷款就增加1.2万亿美元。
    当局自那之后开始踩刹车,暗示新一轮经济放缓。
    悲观人士担忧这可能将成为中国和全世界的转折点。
    惠誉说,基于两个原因,信贷成瘾正变得越来越危险。
    首先,信贷效率已经崩溃。
    惠誉估计,中国每增加一元信贷,仅仅产生0.3元的经济增长。
    相比之下,在雷曼危机之前,这个数字是0.8。
    其次,名义GDP增长速度已经从15%腰斩至不到7%,
    使得中国更加难以卸下债务负担。
    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效应。
    中国已经深陷这样一种模式:信贷比经济基础上升要快得多,
    但是获得的回报却越来越少。
    对于中国是否会发生雷曼式的崩溃或西方式的银行危机,
    惠誉持怀疑态度,因为四大银行是党的工具。
    “国有银行的主导地位以及它们主要靠存款融资减少了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其结局更有可能是一个黯淡的妥协,
    一幅像日本那样缓慢通缩和得过且过的景象。
    “失去的拾年”可能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