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发布2014年《中国住房发展(中期)报告》。
报告指出,2014年上半年,全国楼市进入结构性过剩阶段。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被认为只升不降、最安全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半年销售面积跌幅却最为明显。
在一些业内专业人士看来,由于一线城市楼市对于人口吸附的能力很强、潜在的需求源源不断,而土地资源又比较紧张,供不应求的事实摆在那里,
楼市即便在2014年出现调整,也至少能够保证5%至10%的量价增幅。
但是,一线城市楼市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成交量领跌全国,交出的成绩单与预期差别太大,就连房价同比也出现了下跌。
笔者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即将面临大调整的前夜。
一线城市的房价向来被人们称之为坚不可摧,就是一旦房价涨上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
但事实上,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商品,房地产也是如此。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价下跌将是必然的。
而城市化房价必涨是谎言:有人说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但是,农民的收入远不如城市人,城市人都买不起房子,居然还有人幻想农民进城维持高房价。
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数据:一是美国目前房价中位数是20万美元,约200平方米的别墅,相当于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4倍,而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是16倍于家庭收入。
平均房价7000元/平方米,中国是3600左右;中国人均存款是13000元左右。
综合GDP、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联合国测算,中国人均财富是美国的2%。
美国100年来,扣除CPI,每年涨3%。最近30年同样如此。
英国从1965年到2004年,房价从不到4000英镑涨到14万英镑,但不要急,同期CPI上涨12倍,就是说相当于房价每年涨2.9%。
其中上涨集中在19958年之后,因为1995年只比1965年涨了40%,算是CPI,房子是不断贬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