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拯救东北经济?
2016-10-10
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持续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垫底,
如何振兴并拯救东北经济,成为社会关切和决策重点之一。
8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公布新一轮振兴东北实施方案,
透露将在东北地区实施127个重大项目和投资1.6万亿元等重要信息,
外界高度关注并颇有忧虑。
《财经》说,发改委等方面在制定实施方案过程中,
针对东北的大部分重大投资项目就已经落地,
今年一季度,国家对东北的投资就超过6000亿元。
与过去投资主要流向钢铁、煤炭、水泥等过剩产能行业不同,
新一轮投资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性设施、民生设施等 “有效投资”。
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较长时期以来,东北地区在基础设施和民生投资的欠账,
增强与华北、华东等区域的快速通达能力,以此推动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另一方面是为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让社会投资逐步成为东北地区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
业界普遍认为,现在东北正面临着
“体制机制死板—经济下行—人才流失—财政吃紧—社会保障无力—生育率下降—经济下行”的生态怪圈,
仅靠国家层面的大项目、大投资,靠财政和金融体系给国企输血,
并不能拯救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