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硬着陆已经无可避免
2016-10-14
这场危机原本2009年就靠岸了,但被轰轰烈烈的四万亿挡在门外,
养了7年过后,以更强大的姿态回访。
2011-2015年,全国一直没有出现大范围过剩产能关停,
相反,四万亿砸出来的新产能陆续投产了。
企业天然有旺盛的求生本能,依靠历史积累,或银行借贷、地方政府补贴的方式勉力维持。
这种勉力维持固然推迟了失业、坏账等阵痛,
但也意味着把冬天无限延长。
而以2016年为起点,一场硬着陆已经无可避免。
一言以蔽之,熬到头了。
先是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昭告天下将“壮士断腕”推动过剩产能出清。
零零星星的企业倒闭消息同步传来。
其次,职工工资是企业削减开支的最后防线,直接连着消费。
而消费的颓势表明企业收支紧缩正过渡到家庭收支紧缩,破产和失业率升高将紧随其后。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企业关停不可能孤立完成,
一旦开始,就会沿着产业链、资金链、合同链连锁反应,
在复杂的经济神经体系中四处传导,引起紧缩与阵痛、触发地雷和炸弹,
造成局部坍塌,甚至系统性风险。
宏观数据上看,中国GDP增速从2011年来一直往下掉,
两位数到一位数,从9到6,连续下台阶,趋势明确。
降到产业维度上,危机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连锁传递,
最上游的大宗商品行业率先嗷一声栽倒在地,煤炭、有色金属、石油,
进而钢铁、建材,进而制造业,
进而房地产,进而汽车等消费品。
实业凋敝,将闲散货币推向虚拟经济,在2015年的A股搞了一轮举世瞩目的牛熊切换。
为了托底经济,中央又搁置房价控制目标,继续出台政策刺激楼市,
尽管政策目标是支撑三四线城市去库存,
但大部分政策直接利好一线楼市,
2016年的楼市又来了几波罕见的财富大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