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科院研报警示中国企业杠杆风险高、
国务院发布降低企业杠杆率和银行债转股的重磅文件后,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测了中国企业信贷恶化的一大恶果:
银行业将被迫大幅增资。
标准普尔发布报告预计,负债持续增加将导致今年中国200大企业信贷状况恶化。
其估算,去年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达5.6%,
若未能减慢信贷增长,不良贷款率将增至11%-17%。
在不良贷款率增至17%的情形下,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将不得不增资11.3万亿元人民币用于资本重组,
增资规模合1.7万亿美元,约为去年中国名义GDP的16%。
即使是不良贷款率为10%的标普基准预测情形,
届时中国银行业也需要增资5000亿美元。
标普报告指出,其调查的中国企业70%为国有企业,
这类企业债务总额为2.8万亿美元,约占调查对象企业负债额的90%。
标普认为,在几乎所有行业杠杆和产能过剩形势恶化的背景下,
明年改善的空间会很小。
在试图抑制信贷增长以前,今后12到18个月中国政府还会允许信贷飞涨,
这意味着一两年内不良贷款的风险会有增无减。
银监会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称,
截至去年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1.96万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1.94%。
但路透报道指出,一些分析师认为,真实不良贷款率可能在15%-35%。
因为中国许多银行迟迟未能确认问题贷款,或者将它们移出了资产负债表,
贷款机构又迫于地方政府压力将不良贷款展期。
上周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显示,
截至去年末,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为131.2%,
通过国际比较发现,这一杠杆率是最高的。
路透分析称,中国公司的债务总量约合18万亿美元。
其数据显示上半年约有1/4境内上市公司的利润不足以偿债。
本周一,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
指出要稳妥有序地推进企业降杠杆,不搞“一刀切”,防止一哄而起。
《意见》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民营资本锁,
并加快“僵尸企业”退出,
同时细化银行债转股的具体措施《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
提出不允许银行直接债转股,政府不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