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李经纬筹划了健力宝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方案,
但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直接否决。
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了上市计划。
外患不断,内忧也接踵而至。
期间,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在饮料市场内狂飙突进,
老霸主健力宝却开始显露颓势。
1997年起,健力宝的销量开始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
针对这一点,外界事后众说纷纭。
有观点认为李经纬缺乏知识基础的弊端在那段时间开始集中体现,
饮料市场上新品牌层出不穷,但健力宝始终没能取得新的突破。
哈佛大学社会学专家、教授傅高义也曾撰文称“健力宝是中国传统关系孕育出来的现代产品”。
在他看来,健力宝是在缺乏现代效率、管理、组织等概念的情况下,
通过李经纬个人能力和穿针引线带来的成功。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李经纬是在刻意放缓健力宝的发展速度,
因为企业规模越小,他进行股改的压力和成本就越低。
真实情况如何,外界已经不得而知。
但随着健力宝营收下滑,整个三水都陷入了困境,“公务员的工资都欠发,日子非常难过”。
政府在数次会议后决定,卖掉健力宝。
为健力宝找“下家”,李经纬和团队本应在排在第一顺位。
1999年,他提出公司内部实行股份合作制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4.5亿元买下三水政府所持有的股份。
这个提议被政府直接拒绝,理由先是“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
后又变成“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
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三水政府领导悉数到齐,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
但是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这次政府会议直接决定了李经纬和健力宝的命运。
消息放出后,各大饮料厂商齐聚三水,
可口可乐、达能、摩根士丹利、新疆德隆等集团都想买下这个“东方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