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过市场的诱惑,李经纬开始全面实践其走向世界的目标,
1994年,他花500万美元买下了帝国大厦的一整层,雄心勃勃要进军美国市场。
为了角逐世界,李经纬决定改变健力宝偏居一隅的小格局,将总部从三水搬到广州。
1996年,他主导投资10亿在广州新建了高38层的健力宝大厦。
这座大厦,成了他“下课”的导火索。
三水政府在得知健力宝打算去广州建大厦时,曾向李经纬提出:不要离开,在三水找个地方建。
但被他一口回绝,双方的矛盾就此激化。
在此之前,李经纬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已经很紧张。
他虽然一手创立了健力宝,但这家企业的身份是国有控股,大股东是三水县政府。
李经纬是企业经营者,也是政府派出的代表。
编制上,他最高只是副处级,但却经常享受“越级”待遇。
县里开会时,县委书记和县长坐中间,旁边就是李经纬;
省里领导、甚至国外领导来考察,都是见李经纬而不是政府的其他干部,
久而久之,有些人对之心存不满。
健力宝越做越大,关于李经纬的闲言碎语也越来越多。
健力宝先后在全国其他地方设立分厂,有人认为这是李经纬慢慢将健力宝的资产往外转移;
健力宝相继在金融、传媒、地产、科研领域收购了很多项目和企业,
还在美国投入了1000万美元开发市场,这些行为被认为是“乱洒钱”,
不把钱留在三水……
总之,李经纬既是三水民众眼中的英雄和地方政府的财神爷,也是某些人的眼中钉。
偏偏在与政府沟通方面,李经纬始终我行我素,不愿放下身段。
如前所述,李经纬为人“亲下不亲上”,儿子结婚时高朋满座,各级领导和企业家来了一大批,
李经纬在普通员工那桌坐了最久,将一桌人喝了个遍;
每年春节,李经纬都要花时间请已经退休的健力宝员工喝酒吃饭,
而不是将这样的黄金时间用来打点关系。
在做各项决策时,李经纬也很少上报,都是自我决断,这让某些官员非常不爽。
后来健力宝产权陷入纠纷时,一位书记曾当着所有媒体的面说:
不要一直提李经纬,健力宝是政府的财产,我才是健力宝的大老板。
李经纬也不满于政府的某些行为。
比如为了完成就业率,三水政府明确规定健力宝员工必须有45%的比例是本地人,其中各种裙带关系不言而喻。
李经纬曾直言很多人是“上班一条虫,下班一条龙”,
他曾拍桌子称健力宝的中层军心不定、行事涣散,“我这点老本也很容被吃光”。
李经纬投资兴建健力宝大厦,并没有获得三水市政府的批准。
这笔高昂投资终于将双方多年来的矛盾放置到了台面之上。
李经纬的想法是到更大的平台将健力宝推向世界,
但是政府看来,将总部搬到广州,无疑是挖走了三水最大的一颗摇钱树。
这样的矛盾,随着李经纬作为作为体制内干部即将年满退休(1998年,59岁)而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