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纬曾有机会将健力宝做得更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国内保健品和饮料市场迅速膨胀,汇聚了一大批野心家。
虽然品牌频出,但在果汁汽水、运动型饮料领域,健力宝始终没有遇到对手:
这一品牌的形象过于强势,没有哪家企业有信心在健力宝的版图里分得一杯羹。
不过,很多保健品牌却给健力宝带来了冲击。
那时候健品和饮料的界限还很模糊,健力宝也摇摆其间,颇为神秘。
在消费者看来,健力宝帮助诸多世界冠军问鼎桂冠,本身就有强身健体的属性,
因此不少人将其作为保健品饮用。
1994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达300亿元,成了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
金钱催生了一系列行业怪相,很多保健品通过肆意夸大功能、欺骗消费者起家。
有的保健品被包装成无病不医的神药,
甚至还专门为此拍摄了一大堆“医学成果”进行大肆传播。
在没有底线的乱象中,一批企业的年营收迅速蹿升至十亿级别。
作为饮料兼保健品中深入人心的国民级品牌,健力宝也有机会从中大笔掘金。
市场经理们眼睁睁得看着昨天还一名不文的品牌,在市场上呼风唤雨,
急得频频向李经纬反应:健力宝的保健概念十足,我们应该跟着市场走,
如果不这么干,经销商都不愿意再卖健力宝了。
李经纬也曾一度犹豫,但最终他严令禁止拍摄强行夸大产品功效的广告。
李经纬非常看重健力宝的品牌形象,
他梦想打造一个类似可口可乐般享有国际地位和声望的品牌,
因此对可能给品牌带来伤害的事情非常忌讳。
他的原则让健力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97年前后,全国保健品市场事故频发,整体信用面临崩塌,
一大批因此崛起的企业又纷纷倒下。
有媒体报道称:在这个乱世中,有两位幸存者,
一是娃哈哈的宗庆后,他在1995年急流勇退,全面撤出被谎言淹没的保健品市场;
而另一个就是李经纬。
经历了乱世折腾的经销商们,在受到惊吓后愈发信赖健力宝。
之前,这批人靠健力宝赚到了大钱,保健品市场崩塌后,他们又靠健力宝重拾信心。
对于他们而言,健力宝已经不止是一款产品,而是拥有特殊意义的符号。
出于这样的关系,后来健力宝陷入出售纠纷甚至在市场上一落千丈后,
还有大批经销商团结起来,愿意自掏腰包出手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