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企业真的要撤退吗?
2016-10-23
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超其他国家。
在华国锋、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反应迟钝,普遍不关注中国。
日本企业率先对华投资,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起步。
这也成为日本人认为他们对中国友好的重要理由。
实际上,日本企业也获得的不错的回报,
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一枝独秀。尤其在电器领域。
随后,西方国家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中国对日资的依赖程度逐渐减轻。
1989年,西方国家集体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
后来,日本率先打破制裁,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实用主义策略。
如今,日资真的要撤退了吗?
要知道,日资的撤退,与富士康等企业把生产线搬迁到越南、印度的意义完全不同。
富士康的撤离,对中国的打击,已经被多数中国人低估。
何况,日本此次貌似不是单个企业撤资,而是大规模、集体撤退。
对于如此重大的新闻,中国媒体竟然没有给予报道,或许有难言之隐。
在缺乏证实渠道信心提供的情况下,我们对于日企撤资的信息获得是碎片式的。
就连撤资的具体含义也不清楚。
传言说:日本经济访华代表团,要求中国政府设立专门窗口,
简化日企(资)撤出手续,几乎是明着说了,
现在用行政许可限制、拖延留存利润汇出变成各地方普遍现象,引发日企钪议,
而且企业级别沟通已经无效,只能靠高级别官员组团来钪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