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房价上涨之谜
2016-10-24
来源:博客/作者:时寒冰
去库存:在房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决定:
“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此后,一线城市房价开始大幅上涨,并很快蔓延到二线城市。
去产能: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
并明确了“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思路。
2016年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房地产去库存,对饱受不良贷款上升之苦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他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去产能,阻止了让大型央企、国企痛苦不堪的钢煤等价格的持续下跌。
而煤炭行业的集体涨价,让在困境中挣扎的国企看到了重生的机会和希望。
所有的路径,都意味着,有关部门选择了通过精英化路线来完成经济自我救赎的思路,
首先保护央企国企,让央企国企获得重生的机会,通过央企国企强化对经济的主导权。
这种路线也意味着风险与成本的转移。
可以想象的是,这将令民企的日子更为艰难,也对居民消费等构成一定影响,
毕竟,相关的成本将由公众来分担。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居民消费价格的下行,
因为,公众将不得不缩减一些开支,尤其是吃等方面的开支。
许多地方政府废寝忘食聚精会神鞠躬尽瘁地坚持工作:
截至10月2日晚间武汉市政府宣布出台新一轮限购政策,
全国已有13个地级市推出楼市新政,涉及限购、限贷及土地供应政策。
地方政府突然不约而同地变得如此敬业,不约而同地出台类似的政策。
显而易见的信号是:有关部门开始为火热的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降温。
降温的目的,是想把资金赶向库存更大去库存更难的三四线城市。
事实上,在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时候,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在下跌!
而真正的去库存难度主要是在三四线城市!
在有关部门祭出各种大杀器刺激房地产需求的情况下,
在新增贷款绝大部分都流向房地产导致房地产贷款直线上升的情况下,
从2016年元旦到截至2016年8月末期间,去掉的房地产库存仅仅0.1亿平方米,
仅占2015年末房地产待售面积的1.39%!
这个数据似乎显得有点触目惊心,却是事实。
原因在于,中国的库存实在太大了。
住建部专家委员会成员张鸿铭说:我做过一个测算。
我国现有的66.72亿平方米的库存,占用的资金规模约为40万亿。
在这40万亿资金中,约有1/3为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
另外超过2/3部分为“债务”。
显然,消化这种高企的库存,对解除银行尤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威胁意义重大。
所以,接下来的重点是要锁定一二线城市的房价,
而把资金赶向三四线城市,这就是政策引导的方向。
那么,能否真正把资金驱赶向三四城市,
从而,让国有银行挣开枷锁,确保国有资金摆脱风险变成优质资产呢?
激活三四线城市房价的难度,要数倍于一二线城市。
原因非常简单,中国的财富流动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在我国,由于在财富流动、资源流动的体系中,
三四线城市“扮演着输出资源的角色”,
推动资源向三四线城市流动属于逆市行为。
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已经正式加入SDR,中国版CDS推出等因素,
金融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正在变得前所未有,
那么,即使仅仅部分资金被驱赶到三四线城市,
也达到了锁定资金以更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
而且,房价不仅是超发货币的产物,自己也创造货币,
房价在上涨过程中,各种嫁接在其上的
诸如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金融行为都在发挥着创造货币的作用。
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国有钢铁、煤炭企业才开始凭借价格的上涨长出一口气!
总之,现在的政策倾向性或说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即把国有经济体的力量尽可能做大,
至于这样做对经济大趋势的影响,
可以肯定地说,趋势没有改变,
而且,在飞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