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经济专题

中国房地产成了货币储水池

2016-10-26

    最近有几篇文章为中国房地产发展辩护,
    说中国房地产特殊,与他国不同,意思是不会崩盘。
    这话听起来荒唐,但如果从中国的政治逻辑来看,却能成立。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必死无疑。
    中国房市的走势依托于信贷、大量流动资金和债务,结果是造成中国信贷GDP比畸高。
    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从2008年的120%上升到2015年的200%,
    行内预测2016年底这一比率将超过250%,
    全球冠军非中国莫属,远超位居第二的七国集团(信贷GDP比为120%)。
    算起来,世界各国房地产泡沫约出现过上百次左右,
    最近20年当中,曾经雄踞世界GDP总量第二的日本、第一的美国就都发生过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的崩盘,
    只是日本是气泡慢慢瘪下去,而美国则是瞬间崩盘。
    从经验观之,盛宴必散,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早晚有破裂的一天,只是如何死的问题。
    但从中国政府的角度看,房地产崩盘的后果很严重,
    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就是引发地方债务危机,紧接着就是金融危机。
    所以,在政府看来,房地产是倾政权之力必救之地,
    去年新增贷款11万亿,绝大部分进了房市,今年仍然继续去年的状态,
    而且可能超过去年(仅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就高达9,487亿元)。
    因此,可以预期,只要央行还在继续放水,房价就会持续上涨,
    因为中国不缺投机者,政府的限购令只会人为造成一线城市楼盘供给紧张的假象,
    让中国人不惜离婚也要赌上一把。
    一些专家建议政府要想办法为房市降温,控制房价。
    这些专家是从长远考虑,从市场角度考虑,
    但他们的考虑重点显然与中国政府不同,当局考虑的是政府的钱袋,
    要保持钱袋饱满,就得玩庞氏骗局。
    在美国,庞氏骗局破产,那是因为玩家、银行与政府(裁判)是利益不同的三家人。
    而中国不一样,裁判是中央政府,庄家是央行,大玩家是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要卖地,就得有小玩家愿意借贷买房,源源不断入局。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央行的货币储水池。
    用信贷支撑房地产市场,已成为中国政府的经济维稳之道。
    这种方式最恶劣的后果是通胀。
    但通胀的过程只是一个稀释社会财富的过程,
    没有外来军事威胁与内部难以压制的反抗,并不会直接导致政权垮台,
    比如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比中国要高不知多少倍,但也没有导致政权垮台。
    加之中国政府早就发明了一整套控制市场的方法,比如限购、限售、限价,想用哪种就用哪种。
    一个政府兼做庄家、裁判及卖地大玩家的市场,
    泡沫可以吹得比当年的日本与美国大,
    其回旋余地也比他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