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三大支柱
2016-10-27
来源:FT中文网/作者:刘胜军
中国本就虚高的房价出现再度飙升,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三大因素:
第一,政策预期。各级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向来暧昧:
地方政府希望房价越高越好;中央政府则左右为难。
2015年中央态度开始转变,
一是因为“稳增长”压力,房地产被认为是短期被“稳增长”的神器;
二是因为房地产库存挤压严重,引发房地产崩盘忧虑。
因此,中央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中明确提出“去库存”,
而早就想刺激房地产的地方政府如获至宝,以此为尚方宝剑,
大肆刺激楼市,把“去库存”的好经给念歪了。
2016年6月国新办第二次就中国债务问题举行吹风会时明确提出:
政府和居民部门可适度加杠杆,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2016年7月曾表示:“个人所得税可抵扣房贷已明确,
至于进展,要看个税改革的时间,中央要求的时间是1年左右,但今年可能赶不上了。
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方案会在全国推广。”
如此明确的政策信号,吹响了房价再度上攻的集结号。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2016年上半年m2同比增加11.8%,而GDP增速只有6.7%,
二者差距达5.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相当宽松。
这种货币宽松会在实践中转化成为“资产价格膨胀”的理性预期,
从而鼓励货币持有者购买房地产来实现资产保值。
第三,实体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
货币宽松只是引发房地产泡沫的必要条件,而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的匮乏则是房地产泡沫的助燃剂。
当前中国企业部门债务已居世界第一,呈现“资产负债表衰退”迹象。
在这一背景下,资金自然会“脱实向虚”流入房地产:
2016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购房贷款2.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2%;
7月份新增贷款4636亿元,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773亿元,
也就是说7月份新增贷款全部为房地产购房贷款;
8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487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755亿元。
可以说,上述三大力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完美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