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当局对危机的严重性缺乏足够估计,
导致应对步伐缓慢、力度太小,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1)反应速度太慢:日本央行用了五年时间才把利率降低到0;
2)日本政府财政赤字直到1995年才开始给力;
3)市场迟迟不能出清:日本实行“主银行制”,银行和放贷企业交叉持股,
房地产危机显现后,日本政府不希望银行从出现问题的房地产相关客户撤资,
而是采取延缓呆坏账确认、转移问题贷款等方式掩盖。
最初日本政府放松了会计准则,鼓励银行采取各种办法“掩盖问题”;
日本大藏省干预股市,鼓励养老金购买股票来托市,
1993年春季日本公共资金的购买占到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1/3,
政府呼吁长期投资、打击卖空行为。
这些做法尽管在短期内缓和了股市下跌压力,
但并未扭转市场趋势。
直到21世纪初,日本小泉纯一郎政府才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危机后遗症:
1)执行更严厉的会计准则(按市值计价),防止银行隐藏坏帐;
2)首相亲自负责拯救金融机构小组。
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在2002年达到峰值43.2万亿日元,
到2007年已下降到11.9万亿日元。
这证明及时淘汰“僵尸企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