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中央首次这样定调有何深意
据新华社报道,昨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这也是其重要亮点。
会议明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定调,就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以往对于同时具备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房地产,并没有过政策上的明确定位。
这次把“用来住”的属性特别强调出来,
意味着未来的房地产政策要打击投机、防止热炒。
从政策角度看,各地在2016年应对房价过快上涨陆续出台的“因城施策”限购限贷等,
也将在明年拥有继续实行的缓冲空间。
在2016年,许多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但另一面,是部分区域楼市“去库存”任务依然艰巨,
更是“大起”的房价背后是否存在投机炒作吹高价格的嫌疑。
防止“大起大落”明确的工具箱:
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五大抓手,
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到“让楼市回归给人居住的属性”上来。
房地产存在的最基本价值依然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让居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但由于房价的过快上涨造成的房价收入倒挂,越来越使得“拥有一套住房”异化为人们生活的压力。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的定调,显然能有效疏解很多对房价上涨不确定性的心理困窘。
退一步讲,哪怕从投资角度来判断一个城市或区域楼市的起落,
如果没有人口的聚集,投资和投机带来的往往只会是一小波热潮。
房子虽有投资属性,但最终还是要回归居住本身。
远离了居住属性的房产市场,注定无法久撑,
因为如果没有人住,建筑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所以,在接下来回归居住属性的核心定调、又兼有多个工具启动协助调控环境之下,
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很难再出现上涨。
对那些有自住需求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积极信号;
而对那些热衷于楼市投机的人来说,
面临的恐怕将是沉重的资金和心理压力。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