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网络精典博客转发

民国时期的地主是什么样?

2016-12-22

    来自网络,作者佚名
    我老家是农村的革命老区,在七八十年前,农村一亩地大约十几块大洋,
    当时一块大洋还买不到100斤大米,一个小学老师一个月工资也有四五十块大洋,
    但地主现状比农民略好,但还不如教书先生,
    地主的房子也很普通,不是电视剧上那个样子的。
    民国的土地是私人的、允许自由买卖的,
    比如我是个有40亩土地的地主,我缺钱怎么办?就考虑把土地卖给其他人,
    有的农民有钱了想买我的土地,然后我就将土地按市场价格卖给他,
    这时候我没了土地,我就是农民,他有了土地,他就成了地主。
    所以,民国的地主普遍都是通过劳动赚到钱,然后买了几十亩田地,
    但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一般的地主家没有什么余粮,状况比农民好一点而已。
    那些没能力购买土地的农民只有租地主家的田地,
    地主来收租,如果秋收不好,地主也会减租,
    因为土地本身还需要向政府缴税,所以地主也从农民身上收税,
    很多农民也有地,他们直接向政府缴税,所以地主就等于赚个税差,
    如果土地税差大,没地的农民如何生存?
    如果土地税差大,那教书先生都会考虑买几十亩田地做个地主。
    所以,地主根本不是电视剧上说的那样残酷剥削农民,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
    那样的话,教书先生都会放弃教书去做地主了。
    很多地主处境不好,还要收的租子或粮食用来缴税,
    很多把土地便宜卖给农民,去开店铺等。
    即使很多农民手里有个几百大洋,也不愿意不买地做地主。
    其实,民国的地主不应该被丑化,地主换血很快,
    大多地主都是农民出生,都是劳动做工赚到的钱,再买了几十亩土地,这样就是地主了,
    其实,大多地主并不是世世代代的地主,
    他们的日子没那么好过,实际上比农民好一点而已。
    当时,总有一些不想种地、想不劳而获的农民都想着怎么打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