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一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给楼市定调,
使得房地产泡沫再次成为舆论界一个热点。
日前,有港媒发文讨论了中国楼市长期以来异常〝亢奋〞,源于制度问题,
虽然楼市泡沫问题日益严峻,但当局已根本无力下手彻底整顿。
近拾年,中国楼价辗转上升,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楼市更出现香港那种
〝长升长有甚至只升不跌的非理性亢奋〞。
尽管中央为防止房地产泡沫而一再出招,
但中国的楼市顶多冷却一段时间又卷土重来,而且升势更猛烈,
其〝疯癫程度〞比之于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至于习近泙在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楼市泡沫视为头号及长期的经济风险,
要求把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放在防止泡沫爆破危机上。
之所以有北京这种十分强势的政府,拥有这样多的政策工具,
却始终不能驯服大陆楼市的非理性亢奋,
原因就在于中国楼市涉及的既得利益太多,
对经济增长以至地方政府收入影响太大,
所以调控楼市始终处于〝讲就凶狠做就有心无力〞的困境。
〝楼市涉及巨大既得利益,说的是整个制度的问题。〞
拼经济、拼GDP是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
而楼市或房地产发展涉及从银行到建筑到销售服务到原材料开发等多个不同行业,
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甚大。
不断上涨的楼市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包括地价、税收的大量收入,
省市GDP指标也因此容易超额完成。
所以,〝从官僚到企业到银行到个人投资者都不想梦醒,
都不会愿意戳破楼市泡沫。〞
而且,楼市一旦真的来个〝长期调整〞,
不但GDP会因为投资、消费萎缩而大幅回落,
在泡沫及经济增长中隐藏的各种问题——
垄断、利益输送、效率低下等,都会原形毕露,并且急剧恶化。
在这样的情势下,中央如何警惕楼市泡沫爆破,推出什么猛招统统都不管用。
即使出了招也不能持续,〝因为过不了多久,大家就会因为怕痛而放宽控制,令楼市回暖,楼价回升。〞
尤其在维稳及政治安全的考虑下,政府〝怎么可能真下决心整顿不健康的楼市呢?〞
据公开的资讯,在过去的二拾年间,中国房价出现过三次大幅上涨:
2004年到2007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第一波房价大涨;
第二波是2009年到2013年,在北京当局投出四万亿来刺激经济增长后,房地产投资迅速回弹;
第三波是2015年年底至今,主要是去库存政策和货币宽松导致房价迅速上涨。
这三次房价大涨后北京都曾出台一些调控政策,
但在调控层层加码的过程中,房价还是保持着不断上涨的态势。
今年“十一”期间,多个大城市出台限购政策。
经济学者马光远撰文表示,这次楼市限购限贷有三大特点:
一是时间集中在传统购房的黄金窗口,选择在这个时间,说明管理层不希望过热的房市失控;
二是楼市政策大多是在半夜出台。凡是夜深人静出台政策的都是对市场目前的表现强烈不满;
三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次出台限购限贷的城市,都把土地供应放到第一位,
也说明高层对地方政府炒作土地稀缺导致的恐慌很不满。
当局出台政策只是想让楼市降温,但不会冷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