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错乱是人民日报的特色
2016-12-30
人民日报评论部: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毁掉吗?未必。
说到底,一部电影的品质,也不是“说你行你就行”,
更不是“说不行就不行”。
试想,类似《大圣归来》《湄公河行动》这样的电影,
如果不是拿高完成度的作品说话,怎么能依靠市场和口碑完成逆袭?
换个角度看,多少靠“小鲜肉”、“五枆钱特效”、靠“炒作绯闻”博眼球的电影,
即便买一万个“五星好评”,也不过是沦为笑柄。
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
一些电影能逆袭,一些会折戟,本身就意味着观众越来越成熟,不会再轻易被烂片骗进电影院。
“爱之深,责之切”,网友的评价虽然不一定就是“权威”,但也是观众心声的投射。
说到底,真正拿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可能是重要得多得多的问题。——
//人家花钱去看电影,看完还不能评论好坏?人民日报日惯人民了,土匪本色不改啊。
// 答案爱吃西瓜:人民日报的意思是不是我们的导演,演员,剧本不好,
是我们观影的人缺乏赞美和鼓励!
说到底,就是这届人民不行。
//一贯的手段,先放个结论出来探探口风,反应太过激烈舆情不好控制的话就再放一篇结论不一致的文章平息下民意。
该谈的照谈该做的照做。还记得年初的开放小区提议吗?
//我怀疑人民日报事先写好了两篇文章,先放出一篇批评豆瓣的试试水,看能不能引导舆论。
失败后,再放出一篇「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以体现自己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