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网络精典博客转发

避讳制度是文字狱的雏形

2017-01-02

    早期的文字狱其实很简单,为了彰显统治阶级的崇高地位,避讳顺理成章的出现了。
    其实秦时,避讳已经形成制度。
    因秦始皇名政,故改历书“正月”为“端月”;
    又因其父名子楚,故改地名“楚”为“荆”。
    避讳可以看出是文字狱的雏形。
    避讳的起源众说纷纭,夏、周、春秋等时期都已存在避讳的现象。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避讳》主张避讳习俗始于东周:
    晋僖侯名司徒,宋武公名司空,鲁献公名具,鲁武公名敖,
    避讳之风兴起后,造成晋废司徒的官职,
    宋改司空为司城,
    鲁国改掉具、敖二座山名。
    为了不和最高领袖的名字冲突,可以废掉官职的名称,可以改掉山水地名。
    这里的避讳主要是避免和领导、上级、长辈的名字重复,
    可以看做封建一种尊卑的表现,
    显示出领袖、长辈的尊严,衬托出臣民、晚辈的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