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崩溃从制造业开始(五)
2017-01-02
做过企业管理的人都很清楚。
所谓优惠政策,最好是在同一个体系里面来比较。
比如,人家原来喝的是白开水,你在白开水里面放点糖,水就甜了,非常直观,很好比较;
但是,如果你先在这白开水里面放点盐,然后再加糖什么的,
这样的甜头就出了偏差,也无法让人们体会到,糖到底放了多少,
也无法比较和体会出来。
“营改增”的出台,就和当年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样,
不仅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巨大,
而且,可以看出国务院经济政策的智囊们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幼稚可笑也就罢了,还要信心满满,猴急猴急的立即实施。
一群书呆子,搞出了一个“营改增”的方案,
人为地制造繁琐,程序操作变得困难,收税本身的成本也增加不少不说,
最后一核算,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毛钱都没降,
给实体经济带来的“优惠”是增加了3%-8%的综合税收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想方设法创收,还要大势宣传税收如何如何增长,以便向上级表功。
营改增减税5000亿也基本上成了笑话。
更可怕的是,在大面积制造业破产的情况下,
政府为了税收总额年年增加,
还没有垮掉的企业只能承担更加重的税负。
那没有垮掉的基础制造业,要么跑掉,要么垮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