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供需缺口研究》报告中提到,
未来15年内,我国“45~64岁”的高龄劳动力将占劳动力总数的近一半,
与2010年相比,2030年高龄劳动力比例将增加11个百分点。
搜狐天津市网友调侃“谈延迟退休时政策时,说45岁就是青年人。
而讲劳动力缺乏时,45岁又成了高龄了。”
搜狐广东省网友认为将这个年龄定为高龄再合适不过了
“45岁,大部分人体力劳动力不从心了。
有些看似脑力劳动,其实是体力劳动,比如老师医生。”
“未富先老”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惨,
然而更悲哀的是人已经老了却还没退休,
既然专家都说了45岁算高龄劳动力了,
这可给那些不想延迟退休的人找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搜狐广东省网友:鼓励老了就退吧,别延迟了“还延迟退休呢,45岁就已经算高龄了,
前几天还有专家说60退休太浪费了,比如,公交司机60岁了能开公车吗?
60岁了还能在银行柜台工作吗?叫这些专家去试试看。”
一边是高龄劳动力仍在上阵,
一边是年轻劳动力比例逐年下降,
按专家60岁不退的要求,不妨设个小目标,先活他个100年!
从年龄角度分析认为45岁不算高龄
“如果从生育的角度45岁是高龄,
如果从人均寿命的角度45岁顶多算中年。
要是45岁以上属高龄那么全国到处是长寿村了。”
劳动力结构问题专家急也没用“年轻人都去当城管、干协警、做保安,
不愿从事生产性行业,当然会大量出现生产力下降。”
劳动人口下降是事实,但是青年人厌恶体力劳动就是社会问题,
农村的小伙子宁做保安也不会去种田,是政策导向造成的。
一边说劳动人口下降,一边是国企人员臃肿,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我不知道究竟是人多还是缺人。
根据网上盛传的“房产兴邦定律”认为管他多人还是缺人,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买套房子就够吃一辈子,还用劳动!”
“劳动力到时候实在不够用了就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一些科室人员充实到企业里来,
增加企业劳动力人员就行了。这样即可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又可减少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闲杂人员,减少人工成本,
供养少了就可增加税收,人员减少了工作量就自然增加。
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发生官员通吃母女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