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堕入“塔西佗陷阱”
2017-01-08
中国经济去房地产化一直是个死结,也可以解释国有企业改革的停摆乃至倒退。
为什么改到现在,然并卵,毫无进展,甚至一直在倒退,出现了严重的逆改革趋向。
原因也很简单,也是“利之所存,不能遽舍也”。
国有企业改革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真实写照。
说起改革的驱动,究竟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权力驱动,还是依靠自下而上的市场驱动呢?
一直纠结不下;说起改革路径,究竟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加强党的领导,
还是依靠自下而上的强化民主监督?一直摇摆不定。
其实,国有企业改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国有企业所有的信息都披露给社会,
国有企业就是全民所有,所以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所有者,都有知情权。
但是事实上,国有企业改革到底走上了什么道路呢?
大家只能表示“理都懂,然并卵”了。
在充分的市场化经济条件下,企业生生死死太实在太正常不过了,纯属市场风险,
需要“经济人”自行承担,因为这是市场行为。
而选择目前这种改革路径的结果,就是将国有企业的市场风险化为政治风险,
加强党的领导就是加强党的风险,无疑逆改革的手段,因为这是政治行为。
就像龙煤、武钢目前的经营惨状,特别是龙煤分公司副总3亿的腐败,
竟不能让治国者引以为戒,视若罔闻,着实令人不得不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的问题,中国经济改革是处在“空跑”状态,
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到处都在称改革!改革!改革!
但如今改革都停留在文件中、停留在规划中、停留在会议中、停留在口号中……
真正的落实真的很少,更为悲催的是,
一些所谓正在努力推进的改革,又释放出太多的“利空”信号。
所以呢,这样的改革导致民间开始“谈改色变”,渐渐失去改革的信心,
久而久之,经济改革也如同政府的公信力一般,跌进“塔西佗陷阱”。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去政治化,充分地市场化。
你要我说说目前中国经济有活力区域在哪里?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还是在长三角、珠三角!
为什么呢?那里相对远离政治中心,少了那么点政治空气,多了一点市场气氛,
正因为如此,长三角可以诞生马云、宗庆后等商业巨子;
珠三角可以诞生马化腾、任正非等商业精英……
至于东北为什么不行,国有企业的官僚气根深蒂固,太讲政治了,谈振兴东北又何易?
改变人的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很可能是一二代人的时间。
还有现在精心打造的环渤海湾的“京津冀一体化”,
也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看看天津刚刚上位的那个抢录音笔的封疆大吏,
高频率发表一些表忠心的文章,透出满纸的颟顸之气,
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啊,谁能看好那里的经济?
须知发展经济需要开放式的市场化,而非弄臣式的政治化。
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不再进行政治改革而单单强调经济改革,
是很难实现“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