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网络精典博客转发

小年的来历与祭拜灶王爷

2017-01-20

    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24节气中的大寒,我们迎来了小年。
    严格来说,小年算不上什么节日,但意义非凡,
    它是春节的序曲,到了这一天,中国年的大幕就算是正式拉开了。
    除了打扫房间贴春联之外,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也是祭灶日——祭拜灶王爷的日子。
    我们今天的问题是:这个灶王爷究竟是什么来头?在神仙序列属于什么行政级别,需要专设一天用来祭拜?
    灶王爷,又称灶神。
    在远古时期,灶神曾经就是火神。
    我们的祖先发现:在雷电引发的森林大火之后,被火烧烤而死的羊比茹毛饮血生吃更好吃。
    于是,便要精心保存火种,但火种会因意外而熄灭。
    天火自然有火神掌管,我们不敬火神,所以吃不到美味的烧烤。
    就这样,火神诞生了。
     到了三皇五帝时期,火神有了自己的名字,叫祝融。
    当时祝融和共工分别掌管人间的火和水,两人由于性格不合打了起来,
    所谓水火不相容就是这个来历。
    后来黄河流域出了个神农氏,尝百草开创农耕时代,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称作炎帝。
    与黄帝部落合并后,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而炎帝本人,也被后世尊为火神之一。
    《淮南子·汇论训》中说:“故炎帝于火,死而为灶。”
    所以,上古时期的灶神,指的其实就是火神炎帝和祝融。
    道教兴起之后,又将灶神描述成一对老夫妇,男的叫灶君爷爷,女的称灶君奶奶,
    模范夫妻,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三尺灶台,
    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类带来幸福安康。
    再往后,灶王居然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各种莫名其妙的民间传说。
    比如说灶王原本是一个叫张单(一说叫张生)的富家子弟,
    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妻续娶李海棠。
    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
    张单家境败落,沦为乞丐。
    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
    后发现施饭者竟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撞死灶前。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
    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
    我觉得这个故事相当不靠谱。
    一个在生活作风上犯了错误的同志,寸功未立,怎么说封神就封神了?
    玉帝再怎么昏庸,用人机制应该也不会如此随意吧。
    总之,历史上,灶王的真实身份扑朔迷离,变幻万千,一直没有定论。
    有一点就是灶王最初都不是一个美差,
    只负责各家灶火兴旺这件小事,工作乏味,环境恶劣,级别低,待遇差,远离天庭,
    完全没有进步空间,千百年来,从来没有听说哪位灶神因为炉火生得旺而获得提升的,
    根本没人愿意干,在整个庞大的神仙序列里,几乎是级别最低的神仙。
    但是到了汉代以后,灶神忽然多了一项职能:司功过。
    西汉《淮南万毕术》记载,“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
    道家的《经说》中也有“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的说法。
    硬是将一个主炊事的小神提升为天帝下派的督察使,
    成为安插在各家各户的卧底和眼线,
    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来的善恶表现,
    玉皇大帝则根据灶王的汇报对一家人进行年度考核并给予赏罚。
    灶王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俨然一家之主,
    标准像从此被毕恭毕敬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
    两边配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正前方是祭台,平时就须好生供奉,
    到了小年,灶王启程进京述职的日子,各家各户更是纷纷拿出上好的祭品上供,
    其中必备的祭品是麻糖,又甜又粘,特别好吃,让灶王的嘴被麻糖粘住,
    所谓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上天只讲成绩,少谈问题。
    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
    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也要打点一下,以免因小失大。
    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
    对,从古至今,领导的司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灶王上天汇报工作往返大约一周时间,等到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重返人间,
    还要与诸神在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仪式,免不了又是一番打点。
    各家各户每年都是把灶神打发好以后,才轮到祭拜列祖列宗。
    所有这一切,无非想让灶神帮着在玉帝面前美言几句。
    灶王爷一句话到底有多厉害?
    玉帝他老人家日理万机,不可能掌握人间所有的事儿,全凭听取灶王爷的年终汇报,
    人家随随便便一句话,就决定了你一年的是非功过。
    《太上感应篇》中说: “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
    也就是说,一旦被灶王告状到玉帝面前,轻则减寿100天,重则减寿12年。
    自此,小年祭灶,蔚然成风。
    客观公正,如实汇报,本来是灶王的职责所在,结果变成了必须打点一下才行。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接受了贿赂的灶王在汇报时恐怕已很难保持公平正义。
    加上天高玉帝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人世间的是非功过全凭灶王一语定乾坤,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倒在其次,颠倒黑白,冤假错案从此层出不穷。
    我想,这或许就是人类腐败的源头。
    当然,这还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整个社会对此已习以为常,
    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似乎本该如此,没有人质疑,也不再感到愤怒,
    只能被迫遵守并不自觉地维护着这种规矩——自古以来就这样,没有好处谁替你说话?
    胳膊扭不过大腿,谁让人家掌着权呢,不然咋办,我能有什么办法?
    当然,我们无权指责民众的沉默和妥协。
    事实上,在这种环境下,为了生存,除了妥协,我们还能怎样呢?
    小年来临,空气中除了浓郁的PM2.5,
    朦朦胧胧似乎已经有了些年的味道。
    雄鸡仰天长鸣,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迎接新一年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