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太升商网进出口贸易公司!

太升商网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1
  • 2
  • 3
  • 4
  • 5

中医中药研究

北有同仁堂南有阳生堂

2017-01-30

    过去听老人讲:解放前在中药行业有一个说法叫做“北有同仁堂,南有阳生堂”。
    大家都知道同仁堂建于康熙八年(1669年),地处京城(北京),
    阳生堂建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地处松江府(上海),
    当时同为皇室的北方和南方两大供药医馆,
    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北有同仁堂,南有阳生堂”。
    阳生堂经历无数风雨沧桑,特别是康熙晚年的一场大风暴,让阳生堂血本无归。
    又经过世代辛勤劳作,到了清末民初基本奠定了家业。
    阳生堂的经营特色是聘请中医坐堂,开方售药并且积累验方制作中成药。
    而主要利润来源在于为国军供药。
    1937年“813”阳生堂再次遭受重创,存货和店铺被付之一炬,产业全部被烧毁。
    阳生堂从此成了流动“商贩”。
    全国解放后,据说阳生堂的后人都移民美国了。
    阳生堂至此销声匿迹。
    我家祖上在阜阳药材沟经销药材起家,到我爷爷这一代有大起色。
    我爷爷孙相庭在上世纪20年代与上海阳生堂建立联系,经销其验方成药,
    经阳生堂老板同意,我爷爷在安徽萧县王寨的药店和唐林集的药店都使用“阳生堂”。
    其牌匾是由当时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的高级职员孙仲举书写。
    我爷爷的药材主要供应新四军四师,
    特别是从上海进来“盘尼西林”等药解决四师亟需,
    还救过吴芝圃等高级官员的性命。
    安徽这两个小药店也没有坚持下来,
    但是连同上海阳生堂的部分验方以及我爷爷积累的验方确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