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被迫加息冲击资产价格
2017-02-04
去年贷款增12.65万亿 今年货币突出中性。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
同比多增4466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
2016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增速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
在这样灌水的情况下,还仅仅是个经济增长差强人意,物价蠢蠢欲动的效果。
如果要达到更积极的经济指标,大水漫灌、洪水泛滥,都已经不够了。
必须像《圣经》里那样洪水滔天了。
问题是,物价已经随时可能突破临界区了——
M1高速增长是非常危险的,意味着货币流动性增高,
潜在流速加快,热钱迅速增加,到处乱撞。
凯恩斯主义是饮鸩止渴,如同吸毒,初期很爽,
越到后期,刺激效果越差,需要的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大,
那时就离吸毒导致的意外猝死不远了。
所以,今年年前出了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央行MLF利率首次上调,等同近六年来首次加息。
1月24日下午,央行宣布开展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利率3.1%,较上次操作提高10BP。
这是MLF操作历史上首次上调利率,
也是政策利率近六年来首次上调,其意义等同于加息。
中金认为,此次加息主要是PPI上涨引发货币当局对通胀压力的担心以及年底年初信贷投放过快,
货币当局希望释放一些收紧信号来对信贷增速和金融杠杆进行调控。
中信分析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完成,存贷款基准利率限制取消,
MLF操作利率逐渐成为政策目标利率。
24日,债市再次暴跌,国债期货尾盘跳水,
10年主力T1706收盘收跌0.82%,创2016年12月19日以来最大跌幅;
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大幅上行,10年期国债和国开收益率均创逾1个月新高。
新一轮债券熊市或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