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负何时能真正降低?
2017-02-25
作者: 马光远
过去多年,谈及中国的宏观税负,尽管有关部门用自己的公式一再证明:中国的宏观税负并不高,
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统一口径,实事求是,把所有的税负负担都统统计算,中国的宏观税负早已经赶英超美。
负责任的学者大多同意中国的宏观税负应该在37%到40%的水平,
而目前美国的宏观税负不到30%。
很多年前,世界银行的研究成果表明,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的结论,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13%左右;
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为20%左右;
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为23%左右;
高收入国家的为30%左右。
中国作为一个低收入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却早已经超越了很多高收入国家。
这么高的税负下,企业能够活着已经不易,谈何创新和转型?
记得2011年,北京大学国家研究院的一个研究报告表明:
由于几近一半以上的利润都被税费侵占,
当年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72.45%预计未来6个月没有利润或小幅亏损,对未来6个月经营信心较低;
3.29%预计未来6个月可能大幅亏损或歇业,对未来经营持悲观态度。
在利润下滑,税负沉重的情况下,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放弃实业,
而勉强坚持做实业的,大部分靠偷税漏税苟延残喘。
很多企业能够活着,的确是靠逃税求生存。
过去谈减税,提的是“结构性减税”。
过去我一直抨击,结构性减税是骗局,
在结构性减税的口号下,所谓有增有减的结果是增的多,减的少,
宏观税负不断上升,减负沦为了一种口号。
在提出供给侧改革后,为企业减负被视为供给侧的五大任务之一,
有关部门抛弃了“结构性减税”的提法,
直接提到降低宏观税负,减轻税收的总体负担,这是对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诚意的减税计划,提出营改增税负只减不增。
但实际减税效果似乎并不大,营改增过程中企业不断反映实际负担在上升。
经济下滑,很多地方的加税冲动不断,
房地产领域税费负担高达60%以上的情况下,不断传出房产税又要上马的消息。
加税仍然是习惯性动作。
今年一季度,河南某个地方税收增加了40%,居然在网站当成政绩宣传,
思想深处重税主义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