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下中国的国学复兴,民间的宗教隆盛,群体陷入恐慌,福泽的批判给人一定的启发。
企业在寻找突破的时候,以道德为切入点,个人在寻找进步的时候,退缩到宗教安全伞下,获得了虚幻的胜利,对改变实力没有帮助。
福泽很像东方的尼采,不过尼采是个人权力意志的,他是国家实用主义的。
两者都强调实力,否定传统个人道德的重要性。
福泽的作品是企业和个人的进步书,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振聋发聩。
第一,学习相对进步的,不要期待完美无缺的学习对象。只要比自己优秀的都可以作为学习目标。
因为进步虽是无限的,但学习必须寻找可行的目标。
看到对方不完美,封闭学习入口,这是恐惧带来的借口。
第二,学习精神而非模仿工具。
学习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学习难的还是易的?在福泽时代,是有争议的。
晚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学习的就是有形的,容易的。
福泽是相反的观点。先促进文化精神,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证明这个逻辑是有效的。
第三,务实进取,搁置道德和宗教。
在图谋进步的过程中,克制私德的崇拜,甚至搁置道德争议。
道德不是奋发图强时候的第一要务。
在企业变革期,也不要陷入道德的争论,企业管理制度多关注行为层面,少讨论道德内容。
至于引进宗教的力量,只能纯洁个人内心,对于群体进步,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