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章润:著名法学家,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至此关键时刻,中国的中产阶级必须自觉实现政治成熟,
担当起主导性社会政治力量的历史职责,尽速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依照某种官方意识形态,“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为领导”这一基本架构,奠立了政权的正当性基础。
但是,我们知道,至晚1950年代中期以还,中国的资本阶级不复存在,
本来与资本阶级相对应方始存在的工人阶级,自此变成了孤家寡人式的“城市产业工人队伍”,
吃喝拉撒悉由单位做主,生老病死皆在围墙之中,以单位人的孤立状态直隶于国家,
实际是附属于各级政府及其企业。
这不是什么工人阶级,毋宁,一种二十世纪的“城市工业啬夫”而已。
就是说,中国政治版图上,本来就弱小的所谓“工人阶级”,至此不复存在。
这一波“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和民资崛起,意味着资本阶级重新登场,
有可能自反面重构工人阶级,可“招商引资”的官方路线决定了权力必与资本抱团取暖,
共同对付劳工阶级,包括严禁真正工会与劳工援助团体活动,而使得工人阶级终难成型。
同时,由于“砸三铁”与国有企业经由改制而完成了权贵化过程,
将原有城市产业工人队伍彻底打散,
导致在资本阶级重新崛起的同时,遂以三亿没有任何国民待遇的农民工填充进原有的产业工人队伍,
不仅再度造成孤立无援的个体面对庞大权钱一体的权贵体系的格局,
而且,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涣散的、从而必定是廉价的二等公民劳工群体。
经济学家名曰“蓄水池”,谓为“比较优势”,道尽其真相,却又荒唐至极。
换言之,在此情形下,所谓的工人阶级依然不存在,
因此工农联盟也不存在,
农民更是在半个多世纪里承受了中国社会政治变局的多数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