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Maggie Wei团队认为,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
其中,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
主要由财富效应带动的地产消费贡献、财政贡献则依然拉动经济增长。
首先,从房地产投资和建设的角度来看,
高盛认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已经转为负。
依据“合格的在建地产”,高盛又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建设增量”,
即每个月“合格的在建地产”的增加量。
高盛认为,建设增量能够更好地同GDP增速相匹配,因为二者都是描述增量的数据。
按照高盛的统计,从2011年以来,每个月的建设增量波动很大。
这主要是当房价迅速上涨时,开发商倾向于拿地盖楼,这样他们也能尽早拿到预售权,
这种行为会对每个月的建设增量有较大的影响。
高盛对比了全国范围内的建设增量和水泥产量增长速度,发现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同时,建设增量同住宅用地转让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高盛指出,近两三年来,地产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约为8%,
但是,在经历了2016年建设增量对真实GDP增长有显著贡献的一年后,
2017年开始,建筑增量对真实GDP的贡献放缓,
2017年下半年则对真实GDP的增速转为负。
高盛指出,房价快速增长意味着有房者的财富迅速增加,也意味着买房将付出更高昂的成本。
高盛发现,房价每上涨10%,城镇物价上涨幅度仅为0.8%。
在这两三年来,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最为显著的是在2017年3月,当时对真实GDP的贡献由0.5个百分点。
如今,地产财富效应已经没有当时那么明显。
此外,高盛从土地销售和与地产、建设相关的税收两个角度来考察地产金融对GDP增速的贡献,
在2017年,土地销售和相关税收为真实GDP增速贡献了0.3个百分点。
高盛指出,房地产转手每增加10%,就会对GDP有0.8%个百分点的贡献。
在今年前两个月,由于二手房交易放缓,房地产相关服务对GDP增长的贡献也非常小。
总体来说,房地产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正在变小。
在去年,地产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转负,
财富效应、地产相关财政以及相关服务对GDP的增长依然有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