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至今,给人的感觉很怪,你既感觉它们之间似乎从来没打过,又感觉它们之间好像就没停过。
双方打打停停,每次到谈判都感觉挺顺利,不料形势又陡然升级。
这说明,中美双方始终没有就核心问题达成共识。
那么,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特朗普商人出生,摆脱不了商人思维,要的自然是那1000亿美金的逆差。
但是现在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现在美国又动用了卖方市场优势,拒绝向中兴出售芯片。
要知道中国每年向美国买高级芯片花的钱,就高达2000亿美金,
特朗普把这部分砍掉,却还谈减少贸易逆差,这岂不是笑话。
而今天中国商务部却明确表示,不会就301征税清单与美方进行任何双边谈判。
这是否可以看出,中美双方现在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单纯是如何减少逆差的问题了。
那么中美双方政府到底背着人民偷偷在讨论些什么呢?
是美国政商关心起中共劳工的待遇来,中国工人待遇高了,反而提升了他们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中国劳工的待遇提升后,消费能力增强,更能接纳美国的优质商品,对美国政商来说又是利好。
事实上,中国即便提升劳动者待遇,像发达国家那样设置最低时薪,其实也不会降低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因为只要政府降低税率,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空间,再将这部分利润让渡给劳工,就可以保持用工成本不变。
但中国政府显然办不到,因为光减税就意味着将失去一大波财政收入,
体制内那么多人要养,部分人还得养尊处优,少数人还得过神仙般的日子,没钱怎么行呢?
所以即便欧美国家如何去要求提高劳动者待遇,中国政府是死活不肯答应的。
不过,这种低人权对外虽是优势,对内却造成极大的损伤。
首先就是贫富悬殊巨大,政商老有钱,而底层的工人一贫如洗,失去消费能力。
这就导致内需市场萎靡,国内的企业慢慢就感觉难以生存。
再加上房地产经济的兴起,游资热衷投机,迅速推升资产泡沫。
地产规模扩大后,又进一步蚕食内需市场,
因为房奴太多,连年月供,没多少钱用于消费了。
据统计局的数据,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已经出现连续七年下滑,说明内需市场极度萎靡。
现在支撑企业的,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外需市场,所以特朗普投石问路,提出要缩减中美贸易逆差千亿美金,
明面上看着是为钱,实际上是为人(人权)。
因为砍掉一部分外需后,中国政府只能通过平衡财富,提高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去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才能保持经济活力,不然得崩。
只是中国政府对进步条款有着天然的抵触,转而去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开放。
而且明确表示不是受制于美国的压力,而是自主选择开放。
中国政府面对经济困境,通常只会用两招,一是印钱,二是开放。
印钱已经招数使尽了,年均两位数的放水量,在不加息的前提下,居然还出现流动性紧缩,真的不是一般的国家能办到。
所以只能选择开放,如果非说与美国有关,那就是贸易战加速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