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已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壮观、梦幻的超级泡沫,
其体量让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楼市泡沫、2007年次贷危机前的美国楼市泡沫均自惭形秽。
而能支撑住这个伪大大泡沫不破的,是我们优越的特色市场经济制度。
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让市场决定价格,这种史诗级泡沫早已经不知道破了多少回了。
对比辛苦的劳务性收入,投机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无疑轻松得多,
而国人投机暴富的心理在改开后就已经深深融入骨髓。
对比1995年高层义无反顾地戳破海南房地产泡沫,
2008年最应该挤压楼市泡沫时的4万亿大放水,由不得人唏嘘感慨……
简而言之,贸易战斗而不破,这就为楼市泡沫大而不破提供了继续生存的土壤。
问题在于,无论是扩大垄断领域的开放,还是增加主动进口,这些都是消耗财富积累之举哇。
而打击剽窃知识产权,自然会让依靠山寨搞低端竞争、进而拉动就业的模式难以为继,同样令税收大大缩水,
更令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因为缺少技术支撑而变得遥遥无期。
经济转型难度加大,伴随政府财税收入锐减,
如何才能养活数量众多的体制内群体,并维持体量庞大的政府投资呢?
墙外损失墙内补,想来想去只有最古老的办法最管用,炒高地皮拿到尽可能多的土地溢价。
所以,你会看到从站台专家对高房价的吹捧力挺,到地方政府的欲说还羞,
都心照不宣地将目光死死盯向刚需房奴们干瘪的钱袋子。
这实在是一件很让人无语的事情。
党国需要维持体制运转、需要投资拉动经济,总要有人为大业做出牺牲吧,少不得再苦一阵子咯。
有鉴于此,笔者观点,刚需就别等了,与其露宿街头、苦苦祈盼房价崩盘抄底,
莫若矮檐下低头认宰,先安顿好妻儿老小,再默默赚钱还债吧。
毕竟人一生的价值,不能和一栋房子划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