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
然而纵观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涨回来,
更何况中国没有出台任何配套性的激励政策。
随着房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逐渐没落,
女性生育率能够不再进一步降低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如果我预测的没错的话,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将再一次经计生委的“科学测算”强行调高到1.8。
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人口正走向阶梯式的下降,甚至是雪崩式的坍塌。
在劳动力大幅减少,老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很多的钱,
孤独终老者未来要面对的养老环境可能会比现在的公立医院还要糟糕。
现在养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养老专业人员稀缺,养老服务人员稀缺,
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几乎都是农村的,他们相对文化程度不高,在日常实际管理中真的存在很多问题,
而且也缺乏专业护理老人的相关知识。
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放宽条件还是很难招到护理人员,
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来这个行业的,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
现在发展的是医养结合型的养老,以后的养老院全部都要求有医疗服务,
这就表示需要更多有医疗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相对的成本费用也会增加,
所以往后发展养老行业的人工费真的会很高,很高。
试想一下,你愿意去做给人端屎盆子的工作吗?
显然,我们这一代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那么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要开得起多高的价格,才能雇来一个给我们端屎盆子的人?
随着“刘易斯拐点(人口学中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的到来,未来的人工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昂。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擅长的是运算和处理数据。
比如像围棋这样规则确定的项目,阿尔法狗可以轻松战胜所有的人类选手。
但对于人类生来就会的那些本能反应,比如弯腰屈膝保持平衡,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极其难以克服的挑战,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算法有希望可以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机器人,他们的动作都很僵硬。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工智能会取代的只是初级白领的职位,养老护理主要还是要靠人工。
那么孤独终老者会怎样?
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当然不是问题,你可以住顶级的养老院,雇世界各地的保姆,还可以花钱找人陪你聊天。
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孤独终老的代价可能就是极其悲惨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