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力和财富的占有与分配划分,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可分成七个等级。
第一等级:权力寡头。他们主要由各级政权的领导人和强力机构的掌控者组成。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掌握了社会的绝对权力,基本没有约束,对中国社会起着支配作用。
第二等级:大资本家。他们主要由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富豪组成,还包括国企一把手。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拥有巨额财富,或者掌控巨额财富,
他们通过财富来参与政治,影响决策,特别在地方的政治生态中,这一等级有很大影响力。
第三等级,通常意义的官僚阶层。主要包括第一等级外的各级各层次官员,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他们是社会的实际管理者,拥有管理权。
上述三个等级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或者说是既得利益者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前两个等级更是社会的特权阶层,对社会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
第四等级:专业阶层。他们主要由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人士组成,也包括官僚阶层的办事人员。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虽不掌握着社会的管理权,但却拥有本领域和行业的专业权力,
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用专业权力来参与分配,谋取利益。
这一等级中的知识阶层,事实上还能够塑造社会的舆论。
第五等级:小资产者。他们主要由各类私人企业主组成。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拥有一定的财富,以一定的资产参与分配,但社会的话语权很少。
他们的财富随时处于被侵犯状态。
这两个阶层构成了中国的中产群体。
他们有一定的话语权,其中第四等级的部分专业人士属于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是特权阶层的辩护士。
第六等级:工人和农民。这两个群体的人数占社会多数,但在财富的分配上却是最少的。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拥有宪法上的名义统治权,但实际上是被支配被统治的阶级。
第七等级:无产者。他们包括长期失业或半失业者、盲流及其他被社会遗弃之人。
这一等级的特点是,无权无势无财,或只有极少量财产。他们是社会的赤贫阶层。
最后两个等级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缺乏向上流动的机会和渠道,贫困被固化,
在目前的社会结构下,基本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国的阶级结构由这七个等级组成,
其中权力寡头和大资本家构成了社会的“新阶级”,
这一结构总的特点是,形成了一种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
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