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初心之推想
2019-07-13
泰山就一个景点叫做“经石峪”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就是在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字径50厘米,据说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是现存摩崖石刻中规模空前的巨制。刻石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何人所作,至今尚无定论。围绕着石刻,很多研究人员众说纷纭的进行研究,什么作者啦,时代啦,书法啦。我认为谁出资,谁书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深山峡谷里刻这部经典?最近看一些书才明白石刻的道理,就是隋代幽州智泉寺住持静琬的说法是当时石刻经文的初衷。他说:末法之世到来已久,民众们失去佛法之灯,在黑暗之中备受煎熬。因此,面向未来,在末法的劫火无法烧掉的石头上留下经典,乃是自己的使命。也就是说在石头上刻经是为了保留佛法,目的是让佛教不被消失。这应该是佛经石刻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