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水跃:无论是从房企的信托、债权、银行贷款三种融资渠道看,还是从房地产开工、施工、竣工三个阶段看,
房地产周期的拐点似乎真的到来了。
近期大量房地产企业破产消息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消息称截至7月24日,今年全国宣告破产清算的房地产企业已达274家。
7月28日,我到人民法院公告网一查,又多了4家,达到278家。
本来,房地产企业破产清算年年都有,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过去二十年,业界几乎每一次看空房地产行业的时候都被无比韧性(任性)的房价无情打脸。
我这里不谈房价,谈的是产业。
但是,如果今年破产的数量比去年多很多,那说明房地产企业的日子确实难过了。
为了做数据确认,我一页页翻看并做统计,发现2018年全年房地产企业破产总数是458家。
如果把时间统一到7月28日,则有198家。
也就是说,今年至今累计同比增长了40.4%,
按此笔记估算,2019年全年下来房地产企业破产数量十之八九是要超过600家。
要知道,全国在册的房地产开发单位一共6万多家,
其中广东8200家、山东7100家、江苏6500家、浙江6300家、
河北3300家、福建3200家、上海2600家、北京2400家,这几个地方就有4万家。
我们所熟悉的头部企业无非就是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保利、中海、绿地、华润、龙湖、华夏幸福、招商局蛇口等,
中小房企太多太分散,赛道太拥挤。
按上述破产速度,明年会有超过1000家消亡。
难怪黄奇帆的判断说今后十几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
如果从资金端掐死的话,那简直就是房地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百分之六七十的产能出清后只剩下屈指可数的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作者系丹阳投资董事长、首席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