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阙是指古代宫殿、祠堂或坟墓前所建的高柱形建筑物。
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两台之间留有空缺以为通道,故名“阙”。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盖为台于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圆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
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悬法,谓之象魏。”
可见阙、观、象魏,三者异名而同物,皆为大门的标识物,后因以阙为宫门的代称。
秦汉以后的阙,皆以石雕成,中为阙柱,其下有座,阙柱之上有顶盖石,顶盖石之上有顶柱石。
顶盖石多为覆斗形,类似四阿顶式屋顶,华丽者多刻有纹饰。
石阙的形制出现比较早,春秋初即有阙。
就全国来说,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期间的石阙,今尚存不少,但至今未见到隋唐以后的石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