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境内未到期债券为8.5万亿元,境外市场的未到期债券规模为698亿美元。
综合中国媒体数据,2019年既是城投债发债的历史高峰,也是大部分2016年城投债的到期开始年份,
2016年有1096个主体发行了2349只城投债,金额高达2.3万亿元,是城投债的一个发行高峰,
因此从今年开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面临巨额兑付。
截至2019年12月11日,今年累计有1202个发债主体总计发行城投债3593只,
发债金额超过3万亿元,高于去年2.3万亿元的发债量。
目前城投债债券余额累计高达8万亿元,等待偿还的城投债有9205只,
涉及2054个发债主体。
城投债偿付能力与地方财政实力和债务压力相关,
五六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以地方政府信用做担保的城投债兑付问题,
呼和浩特事件是将此问题暴露出来,现在经济下行,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营收也随之下滑,偿债压力加大。
截至2019年12月11日,至少有6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半年营收不足100万元、
43家不足1000万元、65家不足2000万元,而其债券余额均过亿。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早在1990年代由地方政府开始设立,藉以举债,
2008年四万亿刺激鼓励地方政府进一步以此方式发债融资,
被业界称为“政府信用融资大跃进”,
地方政府因此积累了大量隐性债务。
现在地方政府对待融资平台的态度是“借钱的时候是‘平台’,需要融资支持政府发展;
还钱的时候是‘市场化运作’,否定其作为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