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天物集团12日宣布,完成了11亿美元的债务重组。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P Global)指出,所谓债务重组,实际上就是债务违约。
这家大型大宗商品贸易公司,成了20年来第一家没能按时还债的国企,
欠债高达12.5亿美元。
几天后,国内最著名大学支持的企业集团——北大方正,也宣告不能按期偿还2.84亿美元的债券。
这家在证券、半导体和房地产领域都有投资的企业还不起钱,引起了更广泛关注。
随后,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三甲”的山东也爆出企业信用风险。
今年以来,山东新增债券违约的本金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
达到15.41亿美元,在中国所有省份中排第四。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挣扎在债务危机边缘的企业。
穆迪钟汶权表示,山东很多民企集中发生债务违约,
主要因为互保担忧导致金融机构更谨慎,
而违约又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
过度借贷又无法按时偿还,也造成了中国金融部门的困境。
《华尔街日报》今天报导,政府准备拿出140亿美元,救助坏帐日益严重而濒临危机的恒丰银行。
这140亿美元不太可能是最后一张大额支票。
所以已经表现出更多让企业破产的意愿,
目的是“教训他们不要过度借贷”。
当局的举措,更打击了银行向企业注资的信心。
而对企业来说,融不到资,处境更加艰难,到期账单就摆在面前。
今年是中国迎来的最大企业债务违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