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了我们很多问题,其中发展特大城市集群的想法看来很危险。疫情之后,应该发展中小城市的经济增值能力和创造力,着力改善中小城市的宜居性和创业就业环境。楼市政策应该从盲目扩张转型为提升存量价值上来。何谓存量价值?就是现有楼房提高利用率,将有可能的消费性的住宅改为经营性的场所,为普罗大众创业提供尽量多的基础设施。可以预计,疫情之后将有很多人丧失了过去的工作,而在城市化升级的浪潮中倒闭的小业主仍然无路可走,失业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属地万众创业是解决失业矛盾的主要选择,他们没有高深的学历,也没有高大上的辉煌项目,他们最能做的就是守住一间小店,经营自己的特色,带给一个家庭希望。政府应该放弃卖地建设新楼盘的思路,因为制造更多的鬼城并不能带来城市的繁荣和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城区营商环境上,说得直接一点就是:一,允许沿街楼房的一楼住户改造成对外商铺,房屋性质不变,作为临时规划审批,征用拆除时仍然是住宅,不补偿店铺改造费用,业主正常手续到政务大厅办理手续,缴纳费用,自行改造出租或自营。二,小区沿街围墙可以拆除改建临时性商铺,其运作有物业公司操作,报批临时建筑,其收入扣除成本,按户分配给业主,如果占用路边绿化带,应在小区内按照占用一,开辟一点五的新绿地进行绿化,由园林局监督执行。三,沿街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及医院等单位的房屋或者围墙由国资委统一办理改造审批和招标改造,出租收入上交财政。
我们以八十万人口的县市区为例,城区人口十万人,预计可以开辟一万家商铺,每户改造装修费用是五万的话,就有五个亿的工程量,然后由于商铺多,租金下跌,商户受益,如果平均租金价格为500元一间的话,业主收入一年六千万,而容纳就业至少两万人,作为一个县级城市,能新创造两万人就业,就基本不存在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