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的历史》,它不是传统中国历史书那样讲帝王将相和农民起义以及历史人物,它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中国历史,就是从考古的角度,从分析史料的角度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平民的生活。虽然去年我看了一遍,但是忍不住又把战国时代的那一本拿出来再看一遍。因为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人们生活在秦国好?还是生活在其他六国好。书中描述的当然是韩国,魏国,赵国人都不愿意成为秦国人,一旦家园被秦军占领,他们宁愿背井离乡也不愿意成为秦国人。因为成为秦国人之后就成了这个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成了征战的机器人,要不停地耕作,或者杀敌立功。秦国人的生活是什么?在严刑峻法的约束下,拼命提高农产量,有战事就参军打仗,必须奋勇杀敌。他们日常生活所谈的应该是谁谁杀了几个敌人,授位什么级别,谁谁交了多少粮食,完成了征购任务,不能随便异地交流,不能接纳没有介绍信的人员。而六国的民众似乎没有这么多的限制和任务,他们虽然也有劳役和交粮交绢,但是家庭生活还是有的,只要没有外敌入侵,还是其乐融融滴。这就引述了一个问题,就是国家的目的和国家存在的意义。人民安居乐业是目的吗?还是国家强盛是目的?现在我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