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看着是实体行业,更像是金融行业。
因为它的钱主要是从银行来的,地是从政府那里拍的,
搞个图纸找个工程队盖好装修好,就成了房子。
把房子卖了,就有钱,接着再去买地盖房子,周而复始……
这行业需要是高杠杆行业,需要一直不停的转起来。
然而,疫情来了后,全给打乱了。
一边是刚性的支出,一边是营收下降,两边打脸之后,地产公司就只有一条路:求银行继续借钱。
但是,银行的钱也不是说借就借啊,它怕你还不起,他要估摸地产公司将来会不会赚到钱。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到底未来房子会不会卖得更多?
要是只是因为被疫情打断了,后面报复性消费的话,那按道理应该会恢复回来。
然而,我看到的情况是,现在都临近3月末了,地产销售依然是比之前低了一大截。
复工已经过了好久了,但是大家似乎都不敢去买房子了。
地产公司今年3月份,平均只卖了1.7万套。
去年3月份,全国前30大中城市,平均每周卖了3.3万套。
有可能是居民的现金流吃紧,推迟买房计划了;
也有可能是这批买房主力的基数在变少了,
毕竟90年的人是中国出生人口高峰期,到95后、00后,就已经比85后、90后少了。
更祸不单行的是,今年地产巨头进入了还债高峰期。收入少了后,反而还要还更多的钱。
之前一些公司在海外去发债,最近因为美国也被疫情搞得七荤八素的,
市场纷纷抢现金,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了一截。
相当于地产公司得花更多的人民币,才能买回这些美元。
这意味着地产公司的资金一下子就紧张了。
如果国家坚持不放钱给这些公司,
那谁熬得住,谁熬不住,就得看大家手上的现金多不多了。
手上现金不多的,就得拼命去卖房子,
为了卖得更多,就得把房子打折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