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死,决不希望别人为我写什么生平事迹之类的东西。
我的生平早已用我的行动写在我生命轨迹上,用我的文字写在我的作品里。
“荣”不因外在材料而多一分,“辱”不因外在评价而少一毫。
乞求高评价,说明缺乏底气,没有自知之明,无异于自取其辱。
假作谦虚状,显得故作姿态、装模作样,也不免贻笑大方。
如果再为被确认是一个“什么工作者”,
而不是“什么家”而烦恼,那就更加不堪,更加滑稽可笑,更加叫人不齿。
我知道通常的情形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其实我清楚,“也善”的“其言”不只出自将死之人,
更是出自单位的人、周围的人,谁会对一个弥留之际的生命吝惜赞美呢。
况且评价越高,说明将死之人弥留的时间越短。
明白这一点,还有什么想不通的?还有什么不能通达一些、超然一些呢?
既然生命都将随风而逝,几句好话又何必太当真呢?
假如一个人活到弥留之际还不清楚自己是谁,
还要靠外在的评价确认自己,做赞美者赞美的奴隶,做诋毁者诋毁的奴隶,
不是非常可怜又可悲么?
别人怎样想是别人的事 ,我决不想做这样可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