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经过考古挖掘科学鉴定的远古文化遗迹最早出现在四五十万年前,泰山周围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特别是四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人类活动的踪迹甚多,说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此泰山被尊为华夏神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泰山虽然不是最高的山,不是最险的山,也不是最美的山,但是她拔地通天,雄峙天东,成为万里原野的东天一柱。汉武帝曾面对泰山,无限感概地说: “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泰山作为“神山”因此成为具有宗教和政治双层意义的告祭封禅之所。相传秦始皇以前七十二家君主封禅泰山,从秦始皇开始整个封建社会,大凡有作为的帝王都曾到泰山封禅告祭。泰山岩岩,巍峨雄伟,神秘莫测,它吸引着人们攀登其顶,去和上天交流。
泰山之所以成为神山与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泰山被称作五岳之一,就是五行学说的产物,按照阴阳五行和道家的观点,泰山能主生死。雨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章木无雨水无法生长,人畜无雨水难以生存,而泰山则被认为是云雨发生之地。早在战国时期,方士黄伯阳就修隐于岱阴的鹿盯山岩洞,后人称之为“黄伯阳洞”,而秦皇汉武,结合封禅大肆寻药求仙,更使方士往来于泰山,进一步加重了泰山的神秘色彩。
泰山上供着三个主神,分别是山顶玉皇庙里的玉皇大帝、碧霞祠里的碧霞元君、岱庙里的东岳大帝。这三个神的分工是不同的,玉皇大帝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还有送生娘娘和眼光娘娘伴随,济世苍穹,有求必应,要官给官、要子给子、要健康给健康、要学上给学上;东岳大帝,“少事天师道,能记人凶”,主人命长短,会召人魂魄。在泰山脚下的蒿里山祠里,还设有阴曹地府七十五司,协助他处理有关事务。
泰山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泰安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有59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佛教的建筑,著名的有灵岩寺、普照寺、斗母宫、光华寺、四禅寺等,它对佛教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要数经石峪的刻经。与道教、儒教共同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泰山对传播儒家思想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孔子身体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泰山学派的推动下,捍卫儒学的正统地位,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宋神宗元丰年间,孟子与孔子得以相提并论,人们遂把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泰山学派积极弘扬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奠定了泰山是人民之山的思想与文化基础。
另外泰山融儒、释、道于一山,各派互相融合,共有文荣;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以诗、书、文、墨、碑等不同形式, 令泰山名扬天下, 以至后来百姓朝山进香亦趋之若鹫,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泰山的神山地位。
泰山的神山地位之所以被中国人普遍接受,其主要原因在于泰山碧霞元君的信仰,也就是我们说的泰山老奶奶保平安的信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倍受人们推崇的碧霞元君,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是泰山女神,属于北方著名的神,素有“北元君,南妈祖”之说。碧霞元君威望有多高呢?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碧霞元君影响力非常大,很多地方建有碧霞祠、碧霞宫等。泰山碧霞祠是碧霞元君道场,历代香火鼎盛,进山朝拜的人络绎不绝。古语云:“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登泰山拜老奶奶祈福,成为众多游人的愿望。早在北宋时期,泰山祈福庙会就逐渐形成,在北方,乃至全国发展成为了一种风俗文化。明、清两代,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信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形成,几乎出现了一统天下的格局,成为了道教以民俗形式的延续。实际上,民国以后,道教组织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民间信仰均以民俗形式出现了,泰山老奶奶的传说就成为民俗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到泰山进香朝拜外,全国还有成千上万座元君庙。碧霞元君信仰体系的核心是主生思想,认为元君主宰生儿育女。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泰山奶奶的传说”流传着很多很多关于老奶奶派身边的人到民间为劳苦大众排忧解难,治病救人的故事传说,长期在泰安生活的人都知道有关哪里有“小神仙”那里有“半仙”的事情,并且很多比较“灵”的师傅门前都是车水马龙,天不亮就有人排队。很多人家里发生怪异的事情,他们都会找来“师傅”作法,这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我们在此向您介绍的李桂莲老师就被称之为“泰山老奶奶”的化身,有一次李桂莲老师受到一位客户邀请去精神病医院给其家人“看病”,当她走入精神病患者游玩的大厅时,就有“患者”高喊:“泰山老奶奶来了!”